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园区动态>详细内容
灾害事故及其防护(三)  发布时间:2022-03-28 10:10:23    来源: 访问量:

     一、公共卫生事故

     (A)、传染病预防措施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

  4、搞好食品卫生,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

  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搞好耕畜、家畜的防病治疾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6、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7、对接触过传染病源的用品及居室应严格消毒。

  (B)食物中毒处置常识

  1、发现有人食物中毒,要及时送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医治越早越好,切莫延误时间。患者应保留所有就诊记录、化验单、医药费凭证等。

  2、前往医院就诊的同时应了解发病前有共同饮食史的其他同伴是否也出现类似症状,如有,则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使卫生监督机构能尽早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有利于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3、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备检验。

  4、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收集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以备检验;食品贮存场所及炊具、餐具、容器等暂不要清洗,在食品卫生监督人员采样结束后,再对中毒现场进行全面、彻底清洗、消毒,以防中毒事故再次发生。

  5、消费者在餐饮单位就餐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千万不要与餐饮单位私下协商解决,应于第一时间报告卫生监督机构,以免延误调查时机,给确定事件性质和原因带来困难,从而影响消费者依法向肇事单位索赔的证据力度。

  二、地震灾害

  (A)、震时避险原则

  1.保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惊慌。

  2.地震时就近躲避。

  3.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B)室外如何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室外危险物包括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操场避震: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员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衔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开阔地避震: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野外避震: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C)室内怎样避震

  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平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走安全通道撤离,千万不要坐电梯。

  教室内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D)、震后自救

  在外来人员救援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切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埋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求救信息。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示范区手机站
微信公众平台